问题 填空题

(14分)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请选出该种物质,并把该物质和选择依据(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列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序号物质被选出的物质选择依据
1O2、H2、Cl2、N2  
2Fe、Na、Al、C  
3NaOH、CO2、H2SO4、Fe2(SO4)3  
请从上述三组物质(也可为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按要求任意选取物质一步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⑴生成酸性氧化物的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                   

⑵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⑶可用来制取84消毒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⑷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答案

序号物质被选出的物质选择依据
1 Cl2有颜色
2 C非金属单质
3 CO2非电解质(或常温下为气体)
⑴ C+ O2 CO2 

⑵ 3NaOH+ FeCl3=Fe(OH)3+3NaCl 

⑶ Cl2+2OH-= Cl-+ ClO-+H2O

⑷ Fe +2 Fe3+="3" Fe2+(每个2 分)

题目分析:根据一组物质的特点选择一个分类标准。第一栏为颜色不同,第二栏为金属和非金属之分,第三栏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表格中酸性氧化物只有CO2。所以方程式为C+ O2 CO2 ;(2)沉淀可以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盐。(4)铁为变价元素,可以发生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本题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综合在一起考查,抓住特殊物质的特殊性质。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宇,完成以下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藏文是松赞干布时代由吞弥,桑布札仿照古代梵文创制的,出现在距今1300年左右。考古专家最新研究发现,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可能不止1300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负责人赵慧民介绍,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已有1275年历史的西藏朗县列山墓群中发现长1米左右的条形木构件,上面有用墨写的单个字母。这些字母与现代藏语中的元音字母相似,字体较为[ ]。
赵慧民猜测,木构件上的文字是区别于吞弥·桑布札所创文字的另一种成熟文字。他说,早在吐蕃时期,藏族可能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西藏文献中多见吞弥·桑布札创造文字的说法,可《善逝佛教史》中记载:“参据蕃语实际,乃创三十字母及四元音”,专家据此推测藏民在吞弥·桑布札之前,已经在使用文字了。
赵慧民说,藏文是藏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并不只是个人的创作。早在吞弥·桑布札创造现今通用的藏文前,藏族文字可能就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到了吐蕃时期则在字体、文法、发音上经历了较大变化。与他观点相似的还有西藏著名民俗学家、西藏大学客座教授赤烈曲扎。他说,在西藏原始宗教——苯教教徒撰写的大量史书中,藏文起源被认为距今4千年以前。当时人们使用一种叫“玛尔文”的文字。另外,苯教初期还使用一种叫象雄文的文字。据该教典籍记载,苯教的创立至少已有8000年历史。
他说,“玛尔文”当时仅在王室成员间和祭祀中使用,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最终消亡;松赞干布时期“崇佛灭苯”,几乎烧掉了所有苯教经文,象雄文字最终也成为千古之“谜”。
另据考古发现,吐蕃时期的石碑、敦煌出土的藏文史书、钟文中有很多文字也与吞弥·桑布札创造的文字写法不同。
赤烈曲扎说,如果吞弥·桑布札之前没有文字如果仅靠口头相传,史书对吐蕃时代前苯教、42个部落以及松赞干布之前32代赞普的历史不可能记载得那么详尽。语言和文字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吞弥·桑布札创字的说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事实”。
他认为,出于宗教派别斗争和对佛教的崇拜,藏族先辈们认为藏族文字是从吞弥·桑布札创字的传统认识,事实上,现代藏文很可能是吞弥·桑布札在梵文和已有藏族文字基础上,进行了创造、补充和整理完善的。

对“语言文字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藏文对历史的记载详尽长久

B.由吞弥·桑布札创造现今通用藏文的说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事实

C.藏文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成熟的

D.藏文很可能是吞弥·桑布札在梵文和已有藏族文字基础上,进行了创造、补充和整理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