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两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

2、“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意对即可)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