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12分)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青稞(小麦)、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