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斜面上,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于小木块,拉力在斜面所在的平面内绕小木块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斜面体和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最大摩擦力为

F2+(mgsinθ)2

B.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mgsinθ

C.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

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cosθ

答案

A、B、当F沿斜面向下时,木块所受摩擦力最大,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fMAX=F+mgsinθ.故A错误,B错误;

C、D、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当F水平时,整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由平衡条件,f=F,即:斜面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阅读理解与欣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孔子引用周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意在教育学生在其位就应该尽职尽责,如果不能尽责,就应当检讨自己,引咎辞职。

B.孔子听到季氏将要攻打颛臾的消息,十分生气地斥责了冉有和季路,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主张文德教化,维护国家稳定的思想。

C.孔子认为财物平均,就不会贫穷,上下和睦,人口就多起来,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之祸。所以,辅佐季氏要做的是修文德,维护社会安定。

D.冉有面对老师的指责,先是推卸责任,后是为季氏的行为找借口,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遭到孔子严厉的批评。

(2)根据上面选段的意思,结合下面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述孔子是教育学生怎样从政的。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