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后因光气非常而被发现。打开后,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意对即可)

2.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意对即可)

解答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用两台处理机A和B处理n个作业。设A和B处理第i个作业的时间分别为ai和bi。由于各个作业的特点和机器性能的关系,对某些作业,在A上处理时间长,而对某些作业在B上处理时间长。一台处理机在某个时刻只能处理一个作业,而且作业处理是不可中断的,每个作业只能被处理一次。现要找出一个最优调度方案,使得n个作业被这两台处理机处理完毕的时间(所有作业被处理的时间之和)最少。算法步骤如下。
(1)确定候选解上界为R短的单台处理机处理所有作业的完成时间m,


(2)用p(x,y,k)=1表示前k个作业可以在A用时不超过x且在B用时不超过y时间内处理完成,则p(x,y,k)=p(x-ak,y,k-1)‖p(x,y-bk,k-1)(‖表示逻辑或操作)。
(3)得到最短处理时间为min(max(x,y))。
[C代码]
下面是该算法的C语言实现。
(1)常量和变量说明
n:作业数
m:候选解上界
a:数组,长度为n,记录n个作业在A上的处理时间,下标从0开始
b:数组,长度为n,记录n个作业在B上的处理时间,下标从0开始
k:循环变量
p:三维数组,长度为(m+1)*(m+1)*(n+1)
temp:临时变量
max:最短处理时间
(2)C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n, m;
int a[60], b[60], p[100] [100] [60];
void read() …… /*输入n、 a、 b, 求出m, 代码略*/
void schedule() /*求解过程*/
int x, y, k;
for (x=0;x<=m;x++)
for (y=0;y<m;y++)
______
for (k=1;k<n;k++)
p[x] [y] [k] =0;


for (k=1;k<n;k++)
for (x=0;x<=m;x++)
for (y=0;y<=m;y++)
if (x-a[k-1]>=0)
______;
if (______)
p[x] [y] [k]=(p[x] [y] [k] ‖ p[x] [y-b[k-1]] [k-1]);




void write() /*确定最优解并输出*/
int x, y, temp, max=m;
for (x=0;x<=m;x++)
for (y=0,y<=m;y++)
if (______)
temp______:
if (temp<max) max = temp;



print ("\n%d\n",max) ;

void main()
read() ;
schedule() ;
write() ;

[问题2]
根据以上C代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用O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