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诵读时既要有韵致,又不能流于轻浮。请你试分析这首诗的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是首什么体裁的诗?它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一层宜用叙述语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二句点明歌咏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后一层宜用咏叹语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称用典),借汉元帝后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几字,有余音缭绕之感。(分析基本正确即可)

2.这是首律诗,它是通过抒情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其中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3.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人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