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大量实验表明,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具有与水不同的性质,常被人们应用于日常生活.如: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内加入少量的乙二醇,其目的是______;在高原煮鸡蛋,在水中加食盐的目的是______;做溶液导电性实验时,向水中滴几滴稀硫酸,能增强溶液的______性.

答案

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所以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内加入少量的乙二醇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结冰,高原上气压小沸点较低,为提高水的沸点常加入一定量的食盐,纯水不易导电而酸碱盐的溶液导电性较好,为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所以做溶液导电性实验时,向水中滴几滴稀硫酸.

故答案为: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结冰;提高水的沸点;导电.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刚刚过去的2011辛卯,是辛亥百年,入世十年,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则有一百七十年之久。在这段难以尽说的历史中,我们民族从悲痛与屈辱、困惑与反思,走向了光荣与梦想,其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之一,是我们与世界的“对话”。
对话无疑包括文化上的。其状况,让人想起《千万次地问》这首歌。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制度、主张,寻找自强和现代化的道路,这叫“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但是,西方国家却并没有等量地引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和价值观。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这叫“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剪头发,穿西服,用电脑,打手机,过情人节、圣诞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喝的是人头马,学的是数理化,看的是《阿凡达》,逛的是东南亚,没有谁再之乎者也,长袍马褂。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这未免让人不爽,尤其是在成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以后。因此不能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能走出去?为什么我们没能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骂帝国主义搞文化侵略是没有用的。没人强迫你看好莱坞,吃麦当劳,穿牛仔裤,也没人拦着你卖炸酱面、狗不理。所以这事恐怕赖不到别人头上,得从自身找原因。
——易中天《“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
请回答: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学习西方造船制炮的先进技术以“自强”,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