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3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下图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

原因。(6分)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9分)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列举三项。(9分)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

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说明原因。(6分)

答案

(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

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第(1)问,导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一方面是要说明该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另一面可能是该地GDP总量少。而该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则与该地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构成、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有关;第(2)问,考查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第(3)问,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渤海西岸,这里盐碱荒地较多,河流下游,水资源丰富;临海,海洋资源丰富;季风区,受冬、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另外,这里雨季较短,太阳能资源丰富。第(4)问,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因而,太阳能资源不丰富;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新加坡风平浪静,所以风能资源也不丰富。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⑴凄神寒骨(       )              ⑵从小丘西行(          )

⑶不可名状(         )             ⑷悄怆幽邃(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潭西南子敬先亡

B.为怅然心乐

C.之怅然坻,为屿

D.其境过清全石为底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小题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