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眇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片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的忧愁。

B.下片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答案

1.C

2.D

3.D

多项选择题 X型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不能说生活有条理就产生记忆,但是,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譬如想记住某些数字、名称或一个故事,必须选择一定的顺序,然后始终按照顺序去记忆。 在回忆时,仍然必须按照同样的顺序。如果每天养成把经常用的东西放在一个固定地方的习惯,能避免浪费时间! 井井有条是我们在复杂的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优点之一,人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然而,随着人变老,许多高龄人有严重的精神错乱趋向。这是因为,老年人和疲劳过度的人感知迟钝,脑子不好使;思维活动困难,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能力及判断能力差。另外,他们还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出现局部定向障碍,表现冷漠或情感不一致,甚至大脑出现某种迟钝现象。由于上述情况,记忆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专家界有许多记忆能手。了解这些杰出的人物如何取得惊人的记忆效果非常有益。例如,伊诺迪是最著名的记忆专家之一,他研制出一张很大的方格数字表,把提的问题同方格中某一点联系起来,从而能够立即回答有关规则最难的问题。 亨利·埃曾在他的一本关于记忆的论著中讲到了这些记忆能手的一系列奇迹,其中出类拔萃的是吕克博士(C.E.米勒的研究对象)。他只听一遍,经过167秒钟的“沉思”,能重复出一串60位的数字。他只思考137秒钟,就能倒背出一串52位的数字。他本人解释记忆数字的诀窍,例如,回忆86 219数字时,他立即想到219是73的3倍,而13的对数则是1.86。因此,这些记忆专家运用事先背得滚瓜烂熟的有条理的规则,怀着对这类活动的极大兴趣,并不断训练这种独特的高超技艺,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应该指出,正如亨利·埃所说,这些记忆奇才在智力发育正常的人中间极为罕见,并使人目瞪口呆,而对智力发育迟缓的人来说则更是难以想象。 亨利·埃在他的著作中列举了一系列的病例,有些人的智力程度低得吓人,以致被视为傻瓜和白痴。 因此,人的记忆程度与智力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但是,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是记忆,绝对需要井井有条,要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并且始终如一。 能使用我们上面讲的记忆方法吗当然能。但要充分认识到,这仅仅是一种方法,无论怎样,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敏捷的思维能力绝对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第四、五两段的例子不能说明的一项是()。

A.记忆需要训练并有其独特的训练方法

B.记忆需要井井有条

C.记忆的技艺神奇高妙

D.记忆与智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