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0月16日是第28个世界粮食日(WorldFoodDay)。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将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名单,40个粮食短缺国中有26个非洲国家(安哥拉、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尔、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等),10个亚洲国家(阿富汗、印尼、伊拉克、朝鲜、黎巴嫩、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东帝汶),3个拉丁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古巴、海地)和俄罗斯(指车臣共和国)。

材料三:1990一1995年世界不同地区内战和冲突发生率和1950一2000年问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地区水变化图。

(1)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庆祝“世界粮食日”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_______(填正确字母)。

A、坦桑尼亚热带草原呈现草木萧条的景观B、密西西比河水量大增C、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远离近日点的方向运动D、我国阿尔泰地区已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E、广州的昼长大于北京

(2)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气候变化会导致粮食生产条件的改变,试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非洲的粮食生产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名单中,40个粮食短缺国中有26个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这些国家不仅粮食缺乏,而且社会贫困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撒哈拉以南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E

(2)①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会加剧干旱,导致粮食减产;②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加重;③气温升高,病虫害增多。

(3)自然因素:①温度高,干、湿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②河流径流变化大,不利于灌溉;③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生态问题严峻,不适宜农耕;④干旱灾害严重,粮食缺乏,饥荒不断。人文因素方面;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环境、经济恶性循环);②(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③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④债务负担沉重,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疾病加重贫困。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