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

边塞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 

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意对即可) 

综合题

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 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一一《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了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一一《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美国在这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技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著名的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就达20多万。

一一《大循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不得摘抄原文)(6分)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英国对待科学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变化的原因。(8分)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科技兴国”战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对其世界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