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时下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回答题。

小题1:据某网站调查,44%的网友选择“不会搀扶”,38%的网友选择“不好说”,18%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一位网友说:“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关。”材料表明: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小题2:“扶不扶老人”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必须: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各种选择④两利相权取其轻,两弊相衡取其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1:题目分析:以前一定会扶,现在肯定不会扶,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44%的网友选择“不会搀扶”,38%的网友选择“不好说”,18%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这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正确答案是A。

小题2:题目分析: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正确答案是C。

点评:考生要具备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就靠关键词和关键句,小题1把关键词提取出来后,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小题2是一个纯记忆的题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溯源

  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记得古诗上有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来自北地,不管身在哪里,也能从风里去辨别来处方向。越鸟来自南疆,不管栖于何枝,也能从光热中感任原乡。人呢?人又何尝不然?

  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徙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

  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曾经在一个宴会里,听一个朋友高谈她游访俄国,为一位俄国老太太带回一份礼物的情谊。她在俄国买到这份小礼物后,用一张日常俄文旧报包裹起来,回到美国后,送到俄国老太太手中。八十高龄的俄裔老妇人,一眼看到数十年也不曾见到的俄文报页,礼物尚未见到,先哽咽啜泣起来。俄文报对她而言,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击着她命脉中的文化根源,封装了数十年的乡愁,一下子崩溃泛滥起来。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时,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浊浩圆的情感,将我淹没。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万里河海关山,回溯了本源。

  有一个朋友,去大陆旅游,游山玩水,看古迹,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他很奇怪自己的冷漠。直到有一天,他在故乡一座花园中,沿一条石径独行,踩着转折处一道月门时,一阵桂花香,隐约扑鼻。忽然间,他双眼含泪。当年,桂子飘香的季节,老祖父,肥蟹一碟,老酒一壶,灯下独酌。幼小的他,站在桌边,,踮起脚,为祖父斟酒,听祖父说些掌故。海外数十年汲汲,他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故园小径,一阵桂香,勾起儿时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海外的侨民,从中国带来宗祠的传统,自身的命脉便和宗亲远源相续,透过文化长流,便超越时空,连系故土,侨乡也就是故乡了。

  我们这一代呢?东迁西徙,移居西土,已无宗祠的归属,就像脱离大海的鱼,没有河源可溯了,只有相濡以沫。

  我们的下一代呢?(文章有删改)  

1.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说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两句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因为两者表达的主旨是相同的。  

B.文章第3自然段以设问和反问在文意的递进中完成了过渡,结尾又以发问的方式收束,使文章意味深长。  

C.文章内容丰富,线索分明,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失落文化根源的隐忧。  

D.文章情景并茂,以小见大,细节丰盈、精当,成功的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认同感。  

E.文章第8自然段说“……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是说“他”虽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但因再也无法回到童年,所以体验不到满足与宁静。

单项选择题

甲公司20×2年至20×8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20×2年1月10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货款为2 000万元(含增值税额)。合同约定,乙公司应于20×2年4月10日前支付上述货款。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乙公司到期不能偿付货款。经协商,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乙公司以一批产品和一台生产用设备偿还全部债务。乙公司用于偿债的产品成本为432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54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用于偿债的设备(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原价为1 800万元,已计提折旧7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80万元,市场价格为900万元。债务重组日为2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预计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6年,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已计提坏账准备400万元。
(2)20×4年12月31日,由于与上述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致使其发生减值,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42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400万元。资产减值后,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均不变。
(3)假设甲公司为使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决定从20×6年12月31日起对该设备进行改造。
(4)20×7年1月1日从银行借入专门借款5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2%,每年1月1日付息。
(5)除专门借款外,公司只有一笔其他借款,为公司于20×6年12月1日借入的长期借款6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8%,每年12月1日付息。
(6)由于审批、办手续等原因,厂房于20×7年4月1日才开始动工兴建,工程建设期间的支出情况如下:
20×7年4月1日:200万元;
20×7年6月1日:100万元;
20×7年7月1日:300万元;
20×7年9月1日~12月31日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工程停工4个月。
20×8年1月1日:100万元;
20×8年4月1日:50万元;
20×8年7月1日:50万元。
工程于20×8年9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专门借款中未支出部分全部存入银行,假定月利率为0.5%。假定全年按照360天计算,每月按照30天计算。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20×7年应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金额为( )万元。

A.21

B.22.33

C.23.33

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