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某公路建设项目全长约4.4km,为城市1级主干道,设计车速为60km/h,道路红线宽55m,机动车行道宽32m,工程概算总投资为75066万元。工程项目周边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学校和居民区,该项目经过地区基本为农田、农民村庄和一些企事业单位,项目所在地区由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较差,道路现状基本为城市近郊的农村区域,沿线以农业生态为主。道路工程占地类型主要是农居点、农田、河渠及部分工业用地,均为结构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水质现状监测数据表明,周边地表水水质为劣Ⅴ类,主要的污染因子为总磷和石油类。工程建设需要进行拆迁安置移民。

下列对于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叙述正确的是()。

A.对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

B.应采用低噪声机械

C.在遇到有村庄、学校等的敏感路段施工时,应采取临时性的隔声降噪措施

D.噪声影响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改错题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3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2分)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分)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