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1)全诗描写顺序是怎样的?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歌: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2)“引”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而有动感的画面。(或答 “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是因水中柳影“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 (答案不唯一)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乐园。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跨 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浓白……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  侵)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有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蒸的。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的时候, 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  灌)清亮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藏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往嘴里(赛  塞)上一把,甜滋滋、香喷喷的……

1.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抄下来。

ABB式:白茫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的词语。

(1)他呀,会被香气熏醉。(   )

(2)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 (   )

(3)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  (   )

4.照样子写句子。

  若是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槐乡五月的哪个情景最优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