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般来讲,地陪与领队、全陪商定日程的时间宜在()。

A.旅游团抵达前通过电话商定

B.旅游团抵达的当天,最好是在游览开始前进行

C.游览活动进行中,可根据活动的时间来随时调整日程的安排

D.随时随地,但应本着主随客便的原则,让领队、全陪来定商定日程的时间

答案

参考答案:B

问答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度的财务报告于2011年3月31日批准对外报出;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于2011年4月15日完成。甲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①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以下尚未履行的合同:
2010午2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011午3月以每箱2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100箱A产品;乙公司应预付定金20万元,若甲公司违约,双倍返还定金。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库存中没有A产品及生产该产品所需原材料。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甲公司预计每箱A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3万元。
甲公司2010年将收到的乙公司定金确认为预收账款,未进行其他会计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
贷:预收账款 20
②甲公司为工业生产企业,从2009年1月起为售出产品提供“三包”服务,规定产品出售后一定期限内小现质量问题,负责退换或免费提供修理。甲公司为C产品“三包”确认的预计负债在2010年年初账而余额为8万元,C产品已于2009年7月31日停止生产,C产品的“三包”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的C产品已于2009年年底以前全部售出。2010年第四季度发生的C产品“三包”费用为 5万元(均为人工成本),其他各季度均未发生“三包”费用。甲公司2010年会计处理如下:
借:预计负债5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③2010年9月30日,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余额为15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20万元,因乙公司发生财务闲难,双方进行债务重组。2010年10月10日,乙公司用一批产品抵偿债务,该批产品不含税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甲公司取得该批产品支付途中运费和保险费2万元。甲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 1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坏账准备20
贷:应收账款 150
银行存款 2
④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丙公司账款余额为2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60万元,因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双方进行债务重组,甲公司同意豁免丙公司债务100万元,剩余债务延期一年,但附有一条件,若丙公司在未来一年获利,则丙公司需另付甲公司50万元。估计丙公司在未来一年很可能获利。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00
其他应收款 50
坏账准备60
贷:应收账款 200
资产减值损失10
⑤甲公司于2010年12月10日购入丙公司股票10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每股购入价为5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5万元。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收盘价为6元。甲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15
贷:银行存款5015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85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85
⑥甲公司于2010年5月10日购入丁公司股票2000万股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购入价为10元,另支付相关税费60万元。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的收盘价为9元,2010年9月30日,该股票的收盘价为6元(跌幅较大),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收盘价为8元。甲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10年5月10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0060
贷:银行存款 20060
2) 2010年6月30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6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60
3) 2010年9月30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6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00
4) 2010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4000
⑦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2010年9月30日与乙公司签订一项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将一项专利的所有权转让给乙公司。合同约定,专利权转让价格为500万元,乙公司应于2011年1月10日前支付上述款项;甲公司应协助乙公司于2011年1月20日前完成专利权所有权的转移手续。
甲公司专利权系2005年9月达到预定用途并投入使用,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至2010年9月30日订销售合同时未计提减值准备。
2010年度,甲公司对该专利权共摊销了120万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120
贷:累计摊销120
⑧2010年4月5日,甲公司从丙公司购入一块土地使用权,实际支付价款1200万元,土地使用权尚可使用年限为50年,按直线法摊销,购入的土地用于建造公司厂房。2010年10月10日,厂房开始建造,甲公司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计入在建工程,并停止对土地使用权摊销。至 2010年12月31日,厂房仍在建造中。甲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12
贷:累计摊销12
借:在建工程 1188
累计摊销 12
贷:无形资产 1200
(2)2011年1月至3月份发生的涉及2010年度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2011年1月15日,甲公司收到销售给W公司商品的退货,并支付退货款230万元。
该批商品系2010年12月10日销售,货款为200万元,成本为16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付款条件为2/10,n/20。双方约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W公司于2010年12月19日支付了全部款项。
②2011年3月20日,甲公司发现在2010年12月31日计算A库存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时发生差错,该库存产品的成本为1600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应为12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误将A库存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为1300万元。
③2011年1月9日,甲公司发现2010年6月30日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管理用办公楼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未转入固定资产,也未计提折旧。至2010年6月30 B该办公楼的实际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未发生减值。201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为购建该办公楼借入的专门借款利息20万元计入了在建工程成本。
④2011年3月1日,甲公司接到报告,2011年零月10日,丙企业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惨重,估计有60%的货款收不回来。
该批货款系2010年10月10日甲公司销售给丙企业的货物形成的,销售时取得含税收入1000万元,货款到年末尚未收到,按当时情况计提了 1%坏账准备。
⑤2011年2月1日,甲公司收到修订后的关于工程进度报告书,指出至2010年年末,工程完工进度应为30%。
该工程系2010年甲公司承接了一项办公楼建设工程,合同总收入1000万元,2010年年末合同总成本预计800万元。工程于2010年7月1日开工,工期为1年半,按完工百分比法核算本工程的收入与费用。1)2010年年末实际投入工程成本305万元,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根据合同规定,应取得工程结算款320万元,实际收到工程结算款310万元;2)2010年年末预计完工进度为25%,并据此确认收入。
(3)假定:
①对资料(1),有关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不要求编制结转损益及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
②对资料(2)中的调整事项应考虑所得税的调整。
③对资料(2)中的调整事项,合并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调整盈余公积。
要求:

根据资料(2),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将调整数填入下表。
资产负债表项目调整金额(万元)调增(+)调减(-)
存货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应付款
应交税费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寂静钱钟书

周云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一片烛光隐隐。人群伫立无语,只有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清华大学的几十名师生,在这里追思10年前去世的老学长——钱钟书先生。同学们冒着严寒自发前来,手捧蜡烛在钱先生相片前围成“心”型图案,并井然有序地在先生相片前鞠躬后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吗?”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年。”

10年,没有庞大的纪念,没有热闹的宣传,钱先生的10周年忌日就这样在一片寂静中过去。

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时任国家 * * 江 * * 致电杨绛先生表示慰问。杨先生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身后事在57个小时内完结。以至于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只有短短20分钟,也并未来宾满堂。一位生前好友回忆起来说,“如此寂静”。

烛光前没有一丝的人声嘈杂,面对烛火后面照片上那张澄静温厚的脸庞,人们一点一滴地回想起了眼前这位大师曾带给我们的好奇、惊叹,与深深的崇敬。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吴宓赞其:“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称其:“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世人惊其:“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一次又一次地惊讶了国人,感叹了世界。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只从图书馆抱回一大堆书,边看边用又粗又黑的笔划下佳句。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而且但凡他看过的书,只消阅读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对于这种“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同窗们自叹弗如。当年的同窗许振德回忆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

  世人知晓钱钟书,多因《围城》蜚声在外。但真正奠定他在学界地位的,还是那部《管锥编》。这是先生研读了《周易》等十部中国古籍所作的札记和随笔总汇,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西语原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该书自问世以来,不要说读懂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通读一遍的人,也屈指可数。

当追思会现场主持人问“谁知道钱钟书先生最著名的学术著作是什么”时,几十人中只有寥寥数人能答上来。答上来者,也未必晓得这部鸿篇巨著所记为何。

  无法亲入其中领略大师才华的人也许会问,《管锥编》对大众到底又能意味着什么?19日,前来参加烛光追思活动的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杜汇良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做学问就是‘心在焉’,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甚至面对生活的困苦境遇,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试图淡忘周遭的悲情。“ * * ”时他被送去劳改,每日只能看马列著作。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后来,第一批“老弱病残”被“大赦”回京,名单上却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 * * ”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难免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但知他的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参加追思活动的一名清华大学博士生说,他初读《围城》时,也只觉得如书中所言,人生处处会遇着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人类的“围城困境”。后来他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了:“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作茧自缚之下,活得怎能不虚伪沉重。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由于拒绝与媒体合作,钱钟书先生似乎成了一些人笔下“‘魔镜’中的影像了。”《走出魔镜的钱钟书》一书这样对他进行了解读:“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镜子背面有一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住了1600个日夜的病房内,合了眼。杨绛先生赶到医院,伏在他耳边轻轻说:“你放心,有我呐!”此前一年,两人唯一的女儿钱瑗已因癌症离他们而去。

清华学生在先生离世后曾谱曲写词以为纪念:“我总觉得,每次去图书馆,还能看到先生的背影,也许,先生刚走,茶还没有凉……”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只是满道的纸鹤飘飞,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10年前,杨绛先生在电话里说:“清华是有情的。”10年后她说:“代问清华同学好。”

烛光在寒夜的清华园里摇曳,来往的车匆匆而过,时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问一句:“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我们看来是需要“忍受”的“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只惊叹“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和墨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不要奇怪为什么钱先生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才是他心底所愿,才是他一生的格调。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一个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 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 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 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列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 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 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小题2: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