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写了一首诗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此诗题目冠以“戏“字,表面上看不过是欧阳修写的游戏文字,但实质上却蕴含了诗人丰富而深沉的人生感悟,请就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蕴含的情感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郁郁不得志。夷陵地处偏远,初春时还景色荒凉,了无生趣,诗人倍感寂寞无聊,景中含情。(被贬的郁闷与山居的寂寥之情)

⑵颔联以“雪中之橘”自喻,写残雪能让万物凋零,却压不倒傲霜雪的绿橘,突出了绿橘不惧雪压的顽强精神。“冻雷惊笋欲抽芽”用拟人的手法,一“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体现了诗人遭贬而不屈,寄托了诗人东山再起的欲望和心愿。(身处逆境的洁身不屈与东山再起的盎然奋进之情)

⑶颈联借夜晚听到归雁的叫声,写出诗人远谪他乡后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抱病无为而时光流逝之叹。(思乡之情与时光荏苒之叹)

⑷尾联“野芳虽晚不须嗟”以自己早年客居洛阳时的春风得意反衬(或暗喻、双关)现在,表面是劝慰“曾是洛阳花下客”的我不必为野花迟开而嗟叹,表现身处逆境时的自我安慰与对前途充满了乐观的信念。(身处逆境的自慰与对前途的乐观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微电子技术的研究重点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和系统。微小型化电路简称微电路,是一种结构比最紧凑的分立元件电路小几个数量级、重量轻几个数量级的微结构电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指标之一是集成度。所谓集成度就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这个芯片的尺寸比小拇指的指甲还小)能做出多少个晶体管。也有的用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能做出多少个门电路(一个标准的门电路是由一个或几个晶体管组成的)来衡量集成度。集成电路发展的初期,①能在这个小面积上制造十几个或几十个晶体管,②其电路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到20业纪60年代中期,集成度水平已经提高到几百甚至上千个元器件。我们把集成100~1 000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20世纪70年代是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 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这期间已出现了集成20多万个元器件的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不仅仅是元器件集成数量的增加,集成的对象也起了根本的变化,它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部件,也可能是一台整机(如单片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已达10万以上,而且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生产集成电路的原料是硅、铝、水、某些化合物和一些普通气体,这些材料都不昂贵,③制造集成电路的过程却相当复杂,对所有的设备要求很高,所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而芯片价格的下降,④依靠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④能达到。在硅片上制造微电路是成批地制造,在微小的面积上制出晶体管、电阻、电容而且按要求连成电路已属不易,而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制造出性能一致的芯片就更加困难。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多是从硅片制造开始的,硅片的制造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严格的生产条件。集体成路的制作过程很复杂,为了保证工艺质量需使用大量昂贵的设备。而且,对生产厂房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集成电路的生产一般都要在超净车间中进行,这种厂房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大大地高于一般生产厂房。

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集成度越高,晶体管也就越多

B.集成度同晶体管的尺寸成反比

C.集成20多万个元器件属大规模集成电路

D.集成对象是元器件,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部件或单片计算机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