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②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③,树头初日挂铜钲④。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⑤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⑥春耕。
(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释】① 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②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③絮帽:绵帽。 ④铜钲(zhēng):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 ⑤西崦(yān):西山地区。⑥饷(xiǎng):用食物款待别人。
(1)诗的首联,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请问,首联如此写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了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后两句描写近景,请结合诗句具体谈谈诗人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意对即可)
(2)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