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有一辆质量为1000kg的小汽车驶上圆弧半径为40m的拱桥.

(1)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10m/s,汽车对桥的压力是多大?

(2)汽车以多大速度经过桥顶时便恰好对桥没有压力而腾空?

(3)汽车如果以10m/s的速度通过半径为40m的凹形桥,则在桥面最低点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是多大?

答案

(1)轿车在凸形桥的最高点,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m

v2
R

则N=mg-m

v2
R
=10000-1000×
100
40
=750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桥面的压力为7500N.

(2)当压力为零时,有mg=m

v02
R

解得:v0=

gR
=
400
=20m/s.

(3)在桥面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mg=m

v2
R

解得:N′=mg+m

v2
R
=10000+1000×
100
40
=12500N

即汽车对桥的压力为12500N.

答:(1)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10m/s,汽车对桥的压力是7500N;

(2)汽车以20m/s的速度经过桥顶时便恰好对桥没有压力而腾空;

(3)汽车如果以10m/s的速度通过半径为40m的凹形桥,则在桥面最低点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是12500N.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粗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诗四句 孤常读

B.立有 遂与外人

C.蒙以军中多务 停数日,去。

D.不可不 不使

2.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文段都在写人的变化,第(1)段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最终落得__________(原文),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原文);第(2)段中鲁肃的赞叹从侧面反映出__________,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