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图-1IgG沿毛细血管壁细颗粒状沉积,图-2免疫荧光显微镜所见:IgG和补体呈细颗粒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图-3电镜下,可见较暗的电子致密的免疫反应物质弥散分布在增厚的基底膜上。其病理可诊断()
A.膜性肾病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
参考答案:A
图-1IgG沿毛细血管壁细颗粒状沉积,图-2免疫荧光显微镜所见:IgG和补体呈细颗粒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图-3电镜下,可见较暗的电子致密的免疫反应物质弥散分布在增厚的基底膜上。其病理可诊断()
A.膜性肾病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答案:A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都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名称 | 装置标号 | 温度(℃) | 湿 度 | 光 照 | 种子数 | 发芽率(%) |
甲 | A | 25 | 潮 湿 | 有 光 | 100 | 96 |
B | 8 | 潮 湿 | 有 光 | 100 | 0 | |
乙 | C | 25 | 干 燥 | 无 光 | 100 | 0 |
D | 25 | 潮 湿 | 无 光 | 100 | 98 | |
丙 | E | 25 | 潮 湿 | 有 光 | 5 | 100 |
F | 25 | 潮 湿 | 无 光 | 5 | 100 |
(2)乙同学实验设计的对照组是______.
(3)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______.
(4)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