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______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______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______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______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名称为______.

②下列关于M的水溶液和上述操作所得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M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所得胶体是带电的

B.二者分散质的粒子都不能透过半透膜

C.二者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别

D.加入盐酸二者都会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答案

(1)氢气属于单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范畴,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生成的碳酸导电,二者不属于电解质,

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钠和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氧化钠中有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氯化钠和氯化铁是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答案为:A、C、B、D;

(2)①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故答案为:氯化铁;

②A、胶体和溶液均是电中性的,故A错误;

B、溶液中的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中的微粒不能,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故C正确;

D、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氢氧化铁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铁加入盐酸二者会先产生沉淀氢氧化铁,后沉淀溶解,但是溶液不具备聚沉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论述题

(27分)“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3.3:1,行业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比是15:1,国有企业高管工资与社会平均水平比为128:1,同一企业中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也显然存在,上市国企高管收入与一线职工收入比为18:1,基尼系数为0.47。而在同期,国际最高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基尼系数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0.4。

材料二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扩大内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为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民生,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

材料三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中 * * 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 * * 胡 * * 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2011年2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重点领域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10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哲学依据。(7分)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教育的理由。(10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