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倩:请求,使。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中的“九日”,应为“九月初九”,即重阳节,从最后一句中的“茱萸”可以推知。

B.“老去悲秋强自宽”具有奠定全诗基调的作用,“强自宽”是“勉强宽慰自己”的意思。

C.“笑倩旁人为正冠”的“笑倩”二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抓住人生有限的时光尽情欢乐。 

D.“醉”字鲜明地刻画出诗人的情态,虽已醉眼蒙咙,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耐人寻味。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真是“字字亮,笔笔高”。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写出了水的宏大气势和山的高耸情状。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远”“高”二字写出了开阔的空间;“落”“寒”既表现了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

3.同意。

(1)首联从“悲”着笔,但并未就悲写悲,而是由 “悲”翻转为“欢”。

(2)颔联写怕帽子被风吹去,笑着请人帮他正一正,虽含一缕人生老去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

(3)颈联写景,气象峥嵘,悲凉中见豪壮。(4)尾联“知谁健”三字透露了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醉把茱萸”却又有几分超然旷达,所以说诗人是以“壮语”写“忧情”的。 (意对即可)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