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政治民主化尤其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将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而长期存在。

材料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 * * 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 * * 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和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材料三:见下图。

彭德怀、陶铸追悼会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劳动合同法》
普法宣传栏
听取村主任就职演说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谈谈“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确立中 * *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主选举。

(3)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问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文段中画线的词语。

(1)瑟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侧重描写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闰土少年时称“我”为“迅哥儿”,重逢时却称“我”为“老爷”,原因是什么?

                                                                                                                                                    

4.“我”见到闰土有许多的话想说,但为什么“吐不出口外去”?

                                                                                                                                                       

5.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请结合内容说说这一手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