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作为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人物代表,农民张正祥说:“滇池西山对我有养育之恩。谁伤害它们,我就跟谁过不去……”  

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一场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让滇池失去了数万亩的水面。张正祥第一个跳出来带头反对“围海造田”。从此,他走上环保斗争之路。右眼失明,右手残疾,是他全身百十处伤疤中,最为严重的两处,谁能想到,竟源于他“断人财路”的一次上山拍照取证。2002年1月9日,为阻止矿主在滇池边的西山上采矿、破坏植被,他只身前往拍照取证。矿主一辆没挂牌的重型卡车径直朝他撞来。结果,他七窍流血,右手粉碎性骨折,右眼近乎失明。

材料三:采访完,他说自己有个愿望:“我希望能感动那些正在无意识破坏生态环境的人。”

(1)材料一中张正祥的话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义务的角度说一说张正祥为什么能代表中国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对那些正在无意识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说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打算怎样向张正祥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2)因为他积极做了法律鼓励的事,忠实的履行了作为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3)公民在依法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要采用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4)“略”。(符合题意即可)

(5)“略”。(符合题意即可,但应包括自觉履行义务和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两个方面)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