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7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下列物质在水中能配成溶液的是(填字母)________。

A.氢氧化镁

B.氯化镁

C.植物油

D.金属镁(2)水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试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l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________。

②实验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B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时,A中气体分子数为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O2+H2O=H2CO3或CaO+H2O=Ca(OH)2

(3)①间隔      ②2H2O2H2↑+O2↑      2n

(1)氢氧化镁、植物油和金属镁都不溶于水,只有氯化镁溶于水能形成氯化镁溶液。

(2)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氧化钙。(3)①制备蒸馏水是根据水的沸点为100℃,加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再遇冷又变为液态的过程。在整个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而水分子本身不变。②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B气体是氧气,那么A气体就是氢气,氢气是氧气分子个数的2倍。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 * * 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