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10分)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12分)

答案

(1)材料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分),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分)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还不够合理。(2分)

(2)①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2分)

②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体现;(2分)

③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2分)

④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2分)

⑤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2分)

(3)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有快发展,为“富民”提供物质基础。(3分)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福利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3分)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3分)

④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3分)

(若考生回答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