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借代;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

(3)“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亦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