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人类皮肤正常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用隐性基因(a)控制,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A控制的性状叫______,由a控制的性状叫______ 他们是一对______.

(2)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孩子丁的基因型是______.

(3)父亲能产生______种精子.

答案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因此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性状叫显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人类肤色的正常与白化是一对显性性状.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由此根据图示可以推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孩子丁的基因型是aa.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分别是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

故答案为:(1)显性性状;隐形性状;相对性状

(2)Aa;Aa;aa

(3)两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说”,也称“杂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属于文学性杂感性的论说文,目的在于说明一个道理。刘勰说“说者说语”,明代吴讷等人引证字书说:“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从大量的“说”体文章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说”者,说说谈谈之谓也,“杂说”就是“杂谈”。它的内容广泛,可就一事、一物、一景生发开去,为之一说;它的形式多样,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可以议论为主,“与论(即议论)无大异也”,也可以记事、写景为主,写得与抒情散文难以分辨,或者与杂文、小品文类似。但其形式无论如何自由,其目的都在于说明道理。这是“说”的一个鲜明特点。如南宋林景熙的《蜃说》,绝大部分篇幅是对蜃楼幻景的描写,但其最终目的是以蜃楼为喻,说明人世繁华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幻,瞬息即逝,从而抒发对宋朝覆亡的慨叹。《爱莲说》也是这类文章,貌似描绘莲的形象,赞美莲的品格,实则借说明爱莲的原因进而说明当时世俗的污浊,抒发作者不与世俗合流而洁身自好的情操。它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似以记叙描写为主,但又无处不是在说明、议论和抒情。“予独爱莲之……”一句便是突出的例证。

“说”来源于战国策士的游说之词,为能打动读者,使其因有所领悟而心情愉悦,它重技巧,尚文采,陆机说的“说炜晔而谲诳”,刘勰说的“言咨悦怿”,“喻巧而理至”,“飞文敏以济辞”等语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说”的又一特点。因此,它是具有文学色彩的论说文。

文言文中的“说”这一文体的发展大体可以《文心雕龙》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其前,限于谈论政治,解释经义;其后,特别是唐宋以来,内容有了重大突破,涉猎到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人们所称谓的“说”主要是指后者。清末林纾认为《马说》和《捕蛇者说》是“说之变体”,就表明了这一突破和发展。现代的杂文、小品文以及说明文就是由“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说”与这些文体有共通之处,但不应将它们混同起来,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历史范畴的概念。不能把“说”称为杂文的另一个原因是:古今杂文的概念有所不同,在古典文学中杂文是与“说”等文体并立的一种文体,是指“说”等文体之外的杂著,即杂体文章。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4月)

小题1:刘勰说“说者说语”,综观全文,对这种解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就是“杂说”、“杂谈”,即“杂文”。

B.“说”的解释与吴讷的“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意思相近。

C.“说”就是喜悦的意思,来源于战国策士游说之辞,目的在于使人悦服。

D.“说”是一种论断事理,具有文学色彩的议论文。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心雕龙》是一篇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说”,以它为界可以把“说”这一文体的发展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B.现代杂文与古代的“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古今杂文的概念不同,“说”不包括古典文学中的“杂文”。

C.现代的杂文、小品文以及说明文与文言文中的“说”有共通之处,因为这些文体是由“说”发展演变而来的。

D.“说”的形式灵活自由,可以议论为主,与议论文类似;可以记事、写景为主,与抒情散文类似。小题3:结合上下文,列举“说”这一文体的两大特点。(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