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甲欲强 * * 乙,乙声称自己患有严重性病,并从口袋里掏出自己去医院化验的单子给甲看。甲看了之后心中害怕不敢继续 * * 淫,但是又不甘心放过乙,便强迫乙为其口交。则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强 * * 罪(既遂)一罪

B.强 * * 罪(未遂)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数罪

C.强 * * 罪(中止)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数罪

D.强 * * 罪(未遂)和侮辱罪数罪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考点] 强 * * 罪的中止与未遂;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首先,强 * * 罪的中止和未遂是一个疑难问题。依照刑法规定和相关理论,犯罪中止是指能够犯罪而不欲犯罪,犯罪未遂是指欲犯罪而不能犯罪。在本案中甲之所以没有最终实施强 * * 行为是因为惧怕自己染上性病,这对其来说属于意志以外的因素,即其欲犯而不能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能犯”不能被僵化的理解为绝对的不能犯罪,需要冒着染上重病的危险去犯罪同样应当被认定为“不能犯”,因此应认定甲成立强 * * 罪未遂。其次,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其目的是要满足性刺激,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主要区别在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一般具有寻求精神刺激的目的,是因为对方是“妇女”而侮辱,而不是因为对方是某人而侮辱;侮辱罪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公然性,猥亵、侮辱妇女罪则没有这种要求。最后,甲之前的强 * * 行为与之后强迫乙为其口交的行为出于不同的犯罪故意,而且相互独立,不存在牵连或者包容的关系,因此应当数罪并罚。故选择 B。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提学袁继成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 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天下。甲中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愧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于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日:“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成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

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空:壁亦附焉。

(选自《清史稿》.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洲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省书省:丢弃。

B.比天下大定比:等到。

C.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舁:抬。

D.山工书画工:擅长。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直接表现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一组是

①读书过目成诵

②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

③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

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

⑤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

⑥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提学袁继咸被人所诬陷时,他挺身而出,和曹良直等赴京向通政使申诉。

B.对门生营救自己一事,傅山深感遗憾,认为不如早点死为安,所以他每天仰视天空、俯视地下,不与外人接触。

C.傅山性格刚烈。皇帝下诏要大臣举荐人才,当傅山被给事中李宗孔推荐时,傅山坚决不答应,即便官员强迫,他也不从命。

D.文章最后一段写傅山在书画和文学上的成就,这既是对傅山人格刻画的一种有力补充,也是对傅山人格魅力的一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