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1999年3月,甲、乙签订合同。甲将房屋租给乙,月租金2万元,每月月末交付。合同生效后,甲交付房屋给乙。至月底,乙以资金周转不畅,要求缓交租金,甲提出可以宽缓15天。此后,乙始终以种种借口拖延,至 8月末,乙总计拖欠房租12万元。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甲只能采取一种救济手段:要求乙承担延期交付的违约责任

B.甲可以直接解除合同,无须征得乙同意也无须通知乙,并可以要求乙承担延期交付的违约责任

C.甲可以提出解除合同,但须征得乙同意

D.甲可以提出解除合同,但须通知乙,合同自通知到达乙时解除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考点] 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条件 合同解除,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乙公司迟延履行交付房租,经甲公司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故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参见《合同法》第94、96条。

实验题

(14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形成I3,并建立如下平衡:I3 I+ I2。实验室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平衡时I3的浓度

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平衡时的c(I3) ,可用过量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一起摇动,达平衡后取上层清液用标准的Na2S2O3滴定:2 Na2S2O3 + I2 =" 2NaI" + Na2S4O6

由于溶液中存在I3 I+ I2的平衡,所以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最终测得的是I2和I3的总浓度,设为c1,c1 = c(I2)+c(I3);c(I2) 的浓度可用相同温度下,测过量碘与水平衡时溶液中碘的浓度代替,设为c2,则c(I2)= c2,c(I3)=c1 —c2

实验内容:

1.用一只干燥的100 mL 碘量瓶和一只250 mL碘量瓶,分别标上1、2号,用量筒取80 mL 0.0100 mol.L-1 KI于1号瓶,取200 mL 蒸馏水于2号瓶,并分别加入0.5 g过量的碘。

2.将两只碘量瓶塞好塞子,振荡30分钟,静置。

3.分别取上层清液20 mL用浓度为c mol/L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1号瓶消耗V1 mL Na2S2O3溶液,2号瓶消耗V2 mL Na2S2O3溶液。

4.带入数据计算c(I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原因是   

(2)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可能的原因是   

(3)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   ,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4)用c 、V1和V2表示c(I3)为   mol·L-1

(5)若在测定1号瓶时,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测定的c(I3)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