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A.呼吸频率增加,每分钟大于28次

B.肺泡气一动脉血氧分压差(PA—aCO2)降低

C.氧合指数(PaO2/FiO2)<300

D.肺内分流量减少

E.血气分析显示为低氧伴轻度二氧化碳潴留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依据为有引起ARDS的原发病和病因,以往无肺部疾患,且排除左心衰竭;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每分钟呼吸多于35次,常用的给氧方法不能改善;x线胸片所见先为间质性、后为肺泡性弥散性浸润阴影;血气分析显示PaO2<8kpa(60mmHg),早期PaCO2<4.6kpa(35mmt{g),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分压差(PA—aCO2)及肺内分流量(QS/QT)增加,氧合指数(PaO2/F102)<300(PaO2单位为mmt{g)。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情:2006年6月17日,受雇于某空调公司安装部门的王某在给客户安装空调的路途中被一车辆撞伤。王某被撞伤后自费看病支付医疗费上万元。王某多次找到该车辆所有人孙某索赔,无果。无奈之下王某于2007年2月18日将其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误工费、医疗费共计 12.5万元。
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此案,指定了15日的举证期限,在此期间王某向法院提供了医疗单等证据。一审开庭时,王某又向法院提供了交通费用的发票。庭审调查中,被告孙某主张该证据已超过举证期限,而王某则解释说,迟延证据是因工作忙,未能及时递交,最后法官仍安排双方对该证据进行质证。经双方同意,法庭主持该案调解。在调解中,被告承认自己驾车失误;原告也承认,自己未尽到注意安全的义务,但双方最终未能达成调解协议。2007年4月9日,法院依据双方在调解中陈述的事实和情况,认定被告承担主要责任,原告承担次要责任;同时根据相关证据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误工费、医院费共计8万元。王某当即表示提起上诉。
2007年4月21日王某因病去世,王某之子小王于2007年5月28日向法院提起上诉,同时提出相关证明材料,要求法院确认其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顺延上诉期限。法院受理了小王的上诉并同意顺延上诉期限。
2007年8月1日二审法院作出判决如下:原审原告提供的医疗费用证据中数额不实,依据新的事实证据,被上诉人赔偿上诉人误工费、医疗费5万元。
问题:
1.请指出一审法院在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