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我国的食品安全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这种工业盐常被一些不法商贩冒充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准备对从一家咸肉腌制品商贩家取来的腌制用盐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 氯化钠 | |
溶解性 | 15℃时溶解度为81.5g | 15℃时溶解度为35.8g |
熔点 | 271℃ | 801℃ |
沸点 |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 1413℃,不易分解 |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_,目的是______. |
(2)小明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与小华同样的结论.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______ | ______ |
答案
(1)检查气密性时,若气密性良好,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收集完气体后,要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试管冷却倒吸水槽中的水;
[实验结论]:有实验中产生氧气根据资料可知该药品的成分是亚硝酸钠(或NaNO2);
(2)对比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溶解性时,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的相同设计实验,因为15℃时亚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1.5g,而氯化钠15℃时溶解度为35.8g,所以15℃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该药品,充分溶解后,现象:无固体剩余;结论证明该药品为亚硝酸钠;
故答案为:(1)①导管口有气泡产生;④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实验结论]:亚硝酸钠(或NaNO2);
(2)15℃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该药品,充分溶解后;现象:无固体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