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综合题:甲企业是一家主营钢铁的民营企业,资产达到1100亿元,年产钢能力超过300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过1400亿元。从开始创办至2005年,该企业从未从中国证券市场上筹过一分钱,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而来。正是因为没有外部融资,因此该企业成本意识非常强烈,是中国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的钢厂。2005年,国家出台钢铁产业规划,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在此背景下,该企业开始走上以资本为纽带的整合外延式扩张之路。2006年,该企业收购A企业。A企业在收购前是亏损的,但收购后两年就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1)A企业在被甲企业收购前,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它,收购之后,凭借甲企业的信誉,A企业很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仅银行贷款利息一年可以节省8000万到1个亿;

(2)原来A企业的钢渣都浪费了,收购之后,钢渣再利用这一项目又可获得收益近亿元;

(3)收购之后,A企业使用的氧气的成本也降低了50%;

(4)通过向A企业输出管理和文化,极大提升了A企业的制造水平。除了收购钢铁企业,2007年又收购了澳大利亚某铁矿90%的股权。作为一家钢铁企业,甲企业也面临着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对钢材的需求量。其次,汽车、家电的需求上升也拉动了国内钢材的需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甲企业在思考,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除了在现有钢铁行业继续做大做强外,开展多元化经营是不二选择。但企业过去的经验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缺乏进军其他行业和市场的技能,可谓是风险重重。

要求:(1)该企业2005年之前采取的发展战略途径是什么?

(2)2005年之后采取的发展战略途径是什么?

(3)该企业2005年之后采取的战略类型是什么?并简述其优点。

答案

参考答案:

(1)2005年之前,该企业采取的是内部发展方式。根据案例材料可知,从开始创办至2005年,该企业从未从中国证券市场上筹过一分钱,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而来。因此该企业在2005年之前采取的是内部发展战略。(2)2005年之后,该企业采取的发展战略途径是并购这种形式。根据案例材料可知,2005年国家出台钢铁产业规划,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在此背景下,该企业开始走上以资本为纽带的整合外延式扩张之路。2006年,该企业收购A企业。2007年又收购了澳大利亚某铁矿90%的股权。通过这一系列的收购,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也稳定了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该企业2005年之后采取的战略类型是横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或业务,沿其经营链条的纵向或横向延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2006年,该企业收购A企业属于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指收购、兼并或联合竞争企业,主要目的是减少竞争压力、实现规模经济和增强自身实力以获取竞争优势。2007年又收购了澳大利亚某铁矿90%的股权,这属于后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是指获得上游企业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权。后向一体化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关键原材料等投入的成本、质量及供应可靠性,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步进行。

解析:发展战略的途径包括外部发展(并购)、内部发展(新建)和战略联盟。而战略类型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以及职能战略。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题目的考核内容,以免答偏。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