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字母“Q”的ASCII码值是十进制数

A.75

B.81

C.97

D.134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考试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考生没必要背诵整个ASCII表,要知道考试给出的试题是有规律的,一般都是考核数字、字母的ASCII码值或是比较几个数字、字母的码值大小。这里重点记忆几个特殊的码值:数字“0”的码值是 48D,字母“A”的码值为65D,字母“a”的码值是97D。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根据这几个码值进行推算即可。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科学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既取决于今人的协作,又取决于前人的劳动成果。不论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一定形式的知识(如图书和情报)。这些知识在进入新的科学劳动中,都是以科学劳动资料的形式出现的。科学家的创造力只有得到科学资料,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像“活劳动”只有抓住“死劳动”,才能进行物质劳动一样。知识作为科学劳动资料具有极为特殊的使用价值。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其载体灭亡,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牙膏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是清洁牙齿,保护口腔;衣服对消费者来说,主要是保暖身体美化生活。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龟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工程师的“消费”,表现为从微电子学的观点,探索改进工艺的途径;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使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脑的最新理论。可见,知识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现象……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这便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知识像一切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了自然的巨大的馈赠性。社会只要把知识生产出来,就无须再费分文了。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我们今天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在使用价值上的馈赠性。

文中的“活劳动”和“死劳动”各比喻什么?()

A.科学家的创造力、科学劳动资料

B.精神劳动、体力劳动

C.科学劳动资料、科学家的创造力

D.体力劳动、精神劳动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注:①晋侯:指晋景公。②楚子:指楚庄王。③不谷:楚王自称。④陨:下降。引申为“辱命”。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鞭之长,不马腹    及:到达   

B.使解扬如宋,使降楚    无:不要   

C.速尔刑    即:即使   

D.敝邑子而食    易:交换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晋强,能违天乎     ②楚子厚赂,使反其言   

B.①君待之      ②遂致君命   

C.①三许之      ②毋畏知死不敢废王命   

D.①谋不失利,卫社稷      ②臣之许君,成命也

3.下列语句全部不属于楚国退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晋师悉起,将至矣。

②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  

③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④寡君使元以病告。  

⑤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⑥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A.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景公在宋国告急的情况下,听从了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相救,只是派解扬前去告诉宋国不要投降。   

B.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了他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国国君以利相诱,但解扬却趁机传达了晋君的命令。   

C.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时,申犀和正为楚王驾车的申叔时对楚国撤军表示反对,楚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D.宋人无奈之下,让华元夜入楚师,告诉了宋国城中困难的情况,请求楚师同情百姓的困苦,后退三十里。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  

                                                                                      

 (2)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