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之一是()。

A.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研究

B.社区居民的危重病人管理

C.社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

D.社区居民的急诊救护

E.以上都是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基本功能之一: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

②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

③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和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漏,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

④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项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实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小题1:本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主要介绍什么问题?(3分)

小题2:文中第③节第一句“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在结构上起怎样的作用?其中的“这些”指代什么内容?(3分)

小题3:甲基、叔丁基、乙醚泄漏会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5: 第②节中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3分)

问答题

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建筑材料由建设单位提供;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停工,机械补偿费为 200元/台班,人工补偿费为50元/日工;总工期为120天;竣工时间提前奖励为3000元/天,误期损失赔偿费为5000元/天。经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4-1所示(单位:天)。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工程进行中,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对某一构件作破坏性试验,以验证设计参数的正确性。该试验需修建两间临时试验用房,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应该支付该项试验费用和试验用房修建费用。建设单位认为,该试验费属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试验费,试验用房修建费属建筑安装工程措施费中的临时设施费,该两项费用已包含在施工合同价中。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材料经施工单位清点入库后,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其后,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应支付建筑材料的保管费和检验费;由于建筑材料需要进行二次搬运,建设单位还应支付该批材料的二次搬运费。

事件3:①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对月工作的施工图纸进行修改,致使B工作停工3天(每停一天影响30工日,10台班);②由于机械租赁单位调度的原因,施工机械未能按时进场,使C工作的施工暂停5天(每停一天影响40工日,10台班);③由于建设单位负责供应的材料未能按汁划到场,正工作停工6天(每停一天影响20工日,5台班)。施工单位就上述三种情况按正常的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延长工期和补偿停工损失的要求。

事件4: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为了鉴定某个关键构件的质量,总监理工程师建议采用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施工单位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该项试验的费用。

该工程的实际工期为122天。

问题:

事件4中试验检验费用应由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