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学习了《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后,八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把获得的信息通过柱状图(如下)反映出来。请仔细观察图表,回答问题。

(1)以上图表主要反映了某校初中生在情趣变化方面的“两多一少”,请回答“两多一少”的具体内容。(6分)

(2)生活中有很多高雅的情趣,除以上图表中提及的以外,请再写出四个。(8分)

(3)针对上述图表中的现象,请你给中学生一些合理化建议。(三点,6分)

答案

(1)拥有QQ的学生越来越多;网聊的学生越来越多;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三点,6分)

(2)绘画;集邮;下棋;唱歌;弹琴;舞蹈;旅游等。(四个,8分)

(3)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珍惜宝贵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正确处理网聊与读书的关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三点,6分)

题目分析:(1)回答本题需要根据表格进行分析,通过阅读表格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学生中拥有QQ的学生越来越多;网聊的学生越来越多;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据此回答即可。

(2)高雅情趣是指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意义,比如绘画;集邮;下棋;唱歌;弹琴;舞蹈;旅游等,据此回答即可。

(3)所谓的建议就是好的做法,这里的做法主要指要培养高雅的情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珍惜宝贵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正确处理网聊与读书的关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柔弱的人

[俄]安东·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 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工资的……呶,您待了两个月……”

  “两月零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一块儿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 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 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快快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悟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她的“柔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予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在小说中“我”的一再“抢劫”和逼迫下,由开头的两次发言而到“一语不发”而到“嗫嚅着”而到任对方怎么说,直至最后拿到被以种种借口克扣完的工钱以后说“谢谢”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我”的道歉、提醒和鼓动,她只是“苦笑了一下”,说说看,她为什么会“苦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作比较阅读,完成下列试题。

(1)本文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对她的态度是什么?《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反动统治的揭露方式上看,两文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