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撤诉。因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原、被告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B.如果准许机关、社会团体或者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向法院起诉,则会造成原、被告诉讼地位不平等的后果

C.当事人双方在诉讼审理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在执行程序中执行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这既是同等原则的要求也是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要求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是指无论当事人一方社会地位如何,在实体上有无过失,都平等地享有相同或相对的民事诉讼权利,履行相同或相对的诉讼义务;法院应当给予同等的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不享有本诉讼当事人的一些诉讼权利,这是由于其本身只与本诉讼的诉讼标的有间接的利害关系,并不对诉讼标的物有独立请求权,但是他和本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法院在保护中不能厚此薄彼。B项其实是支持起诉原则要求的内容,支持起诉的场合通常是由于受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处于不能、不敢或不便诉诸法院的弱势地位,因此适当的支持起诉可以弥补原告的弱势地位,而非损害原被告的平等地位。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在执行程序中虽然案件在实体上已经基本定纷止争,但是双方程序上的地位依然平等,执行义务人仍然可以进行和解、请求回转、提起再审等。D项中对本国人和外国人在诉讼审理中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应有之义。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遗憾的是,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 年4 月,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Ⅰ

材料三 1898 年6 月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这次变法历时共103 天,又称“百日维新”。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日、中三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