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且句中“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2)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1)“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实则是在前句的基础上,感情的进一步叠加:作者在流放的途中,看到春日迟迟,万象更新,不由想到自己昔年的一段美好时光:那时园林如绣,游目骋怀,作者心旷神怡。而现在却行走在流放的路上。不仅如此,那些不解人意的花儿、鸟儿也凑热闹,扰动作者百结的愁肠。所以,本该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春景却惹了作者满腹的忧伤。是典型的乐景衬哀的写法。
(2)从整首诗看,“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诗整首诗的核心,因为,首两句的情感突变和末句的联想都是基于这句话。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句是描写,这句话是叙事,末句是抒情(间接抒情)。所以,这句话除了在内容上是前两句原因,在结构上还起了衔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