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著
韩偓①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 ①韩偓:晚唐诗人。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
答:
(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
答:
(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阔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2)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1)前两句为一幅画,“乘船行驶在万里的清江之上,天空辽阔。清江两岸的村落一个接着一个,炊烟袅袅升起。”作者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诗中点到的景物不多,只有“江”、“天”、“村”、“桑柘”和“烟”,但它们却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带,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又犹如一幅长卷,把万里清江及其两岸的景色都一一再现在读者面前。这当中,也巧妙地嵌入一叶渔舟在江中移动的情景,显得轻松自然,悠然神远。还有“万里”、“一村”的有意重复出现,不仅使诗句读起来流利畅达,在声情上也造成轻轻的跳跃感,宛如小舟在水中轻轻飘扬,顺流而下,与诗情画意十分合拍。
至于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渔翁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直至寒气逼得冻醒了,看见了满船积雪。”作者则重点在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2)从描写的角度看,主要使用了白描的手法,如诗歌的前两句,简笔勾勒出平野疏朗阔远的景象;从写景角度看,诗歌使用了列锦的手法,前两句连续列出清江、天、桑柘、小村,并四者齐举,画面淡远而阔大;从表情达意上看,诗歌使用了暗喻、象征的手法,诗人用天气的突变,来暗喻作者生活的晚唐和五代初期,那沧海桑田,朝野混乱,形势瞬息万变的局势,这当中包含着作者对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深沉感叹。而对这剧烈变化的政治风云作者的态度,作者又巧妙地从渔翁形象中作了暗示。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诗人借此表达了平静、安详,处之泰然,十分超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