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09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                                                                       

答案

(1) 香山居士

(2) B

(3)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  没有任何技巧,完全是考察考生的识记能力,这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2)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 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3)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   茶             吴浣

①凝视着绽开在水里的叶子,一种记忆苏醒了。当然,苏醒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还有一个季节的生机。那些叶子渐渐地青了绿了,仿佛又要跃上枝头,迎着春风笑语喧哗。风中流布着春的消息,茶原本也是来赶这个季节的,只是在流变中不无波折。

②当一团雾气隐隐浮起,又渐渐地远离了丛林树梢,待雾气散尽后,林中一片明净。这当中,有一汪水域,清澈的水波倒映着层层林木,历历分明。清水无尘,只是沉淀着团团如盖的绿阴。在日光的映照下,鳞鳞水波蓄翠流碧,恍如梦幻。这不只是因茶而起的联想,却可以说是梦中到过的地方。

③梦中的流连,会是在什么季节?春之后是夏,夏之后是秋,秋之后是冬,过了冬又是春,季节就是这样变迁的。茶在春天里被采摘下来,是因为光景最为鲜活。然后再经过蒸发,烘焙,直到收藏,茶的制作也相应地印证了季节的流转。在这个流转的过程中,茶于形态上似乎越变越远。其实只是风干了水分,待到因水而活,春光又舒展开来。如此也便春光常在,可以相伴着走过一年四季。

④在故乡,习俗中有个迎春的做法,其实仪式也很简单。就是到了立春那天,要去山上砍来一枝茶树,这样就算把春天接回来了。凡万物都濡染了春的气息,却为何要选择一枝茶树,也许是茶树不仅能代表春天,而且还融入了日常生活。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能于日常事物中品出季节也就是生命的痕迹来,这样茶就是可堪寄托的了。

⑤小小的茶杯,仿佛一只小小的船儿,浮载着一怀情思漂向那绿水青山。茶山上,采茶女忙碌着,灵巧的手宛如捕捉蝴蝶,这便成就了戏台上的一出“采茶扑蝶”。其实劳作都很辛苦,只是不曾消解尽那点诗意。就有如那初生的茶芽,悄悄地把春光藏了起来,还可留待给以后长长的日子,有着无尽的回味。

⑥回味的不只是一个季节,还有一个生命。生命在季节的流转中,难免也有一个被搓揉的过程,其间也可把诗意藏了起来,然后还能不断地激活春光。这就有如一杯茶,一杯茶也能表达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即便仍是梦中的相遇,感觉得并不遥远。更何况人生的选择中,这一杯茶毕竟实实在在,且分明就在眼前。

(选自《散文》2003年第9期)

1.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茶原本也是来赶这个季节的,只是在流变中不无波折。”联系全文,概括回答:

⑴茶原本所要经历怎样的“流变”?(4分)

⑵“流变”中“波折”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描写的青山绿水是实在的景象还是虚拟景象?为什么?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3.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5分)

⑴一杯茶,一杯茶也能表达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⑵人生的选择中,这一杯茶毕竟实实在在,且分明就在眼前。

4.文章以“思茶”为题,其“思”字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分点简述。(5分)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