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下列情形中,若因过失引起火灾而立案追诉的有()。

A.导致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 

B.导致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C.造成5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D.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1公顷以上的 

E.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4公顷以上的

答案

参考答案:A, B, E

解析:根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条的规定,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追诉:①导致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②导致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③造成10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④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4公顷以上的;⑤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北方南方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  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  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粟、麦)215(南方稻谷)1167.73.851.9251.92590%
隋唐124(北方粟、麦)328(南方稻谷)1450.926.423.213.21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三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四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五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3)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三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4分)

(4)你觉得材料三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3分)

(5)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6)根据材料五,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