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2分)
(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为什么?(4分)
(1)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深情。(2分)
(2)同意,“玉关情”即思念良人,渴望良人平定胡虏早日回家团聚,已涵括后两句的诗意,去掉更加精炼含蓄。
不同意,有了这一句,使思想内容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或:就使亲人之情上升到国家之爱,境界提升了一层。)(4分)
(1)分析诗歌开头的景色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否是本诗主要吟诵的对象;二、是否为下面的抒情点染了某种氛围,某种意境;三、是否由景色描写而起兴,引起所思,所想。
“月”在古典文化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象征着团圆和思念,也象征着永恒和美好。从诗歌内容看,显然,月引起了思妇的悠悠情思:她听到了捣衣声,思绪飞到了边关,她内心默默期盼着战争的结束,也热切的期待心上人的回转。所以,月是起兴;同时,月色如水,心凉亦如水,月色满满,心事亦满满。月色衬托了思妇的深情款款。
(2)回答对比阅读的题目,要注意答题的步骤:首先,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对自己的意见加以阐释,主要是针对主题,形象,意境,内容的呼应,表现手法等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必须结合诗歌内容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