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上片写“观潮”,以人与潮两个方面分开写。先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争看江面潮水上涨;后写潮势潮声,潮水像一道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山倒海而来,简直让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声音轰隆轰隆,像万里战鼓同时敲打,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也可回答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声威。)

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的手法。如“满郭”“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虽是夸张之辞,却也生动真实地写出了观潮的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

(2)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下片写“弄潮”,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红旗,英资飒爽,不可屈服。主要表现出健儿们敢于挑战大自然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万里鼓声中”是比喻。)

(2)下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表现了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大无畏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