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1)覆盖率自东向西递减 原因:离海域越远,降水越少;
107°E附近覆盖率突增 原因:该地位于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植被覆盖率增加。
125°E附近覆盖率突减 原因:该地位于农牧交错带,不合理开垦造成土地沙漠化;(6分)
(2)畜牧业 合理放牧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3分)
(3)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2分)
弊: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意义: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谈)。(2分)
题目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可知,自东向西离海域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沙漠面积增大,所以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递减。107°E附近位于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植被覆盖率突然增加。125°E附近位于农牧交错带,不合理开垦造成土地沙漠化,所以覆盖率突减。
(2)呼伦贝尔是草原区,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 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是合理放牧,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
(3)根据材料可知,“煤―电―用”一体化战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由输煤改为输电,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不利之处是用煤发电,改输煤为输电,会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煤―电―用”一体化战略意义是,从经济角度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从生态环境方面看,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