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实验时,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实验过程中,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答案

(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故答案为:(1)10;(2)光屏中央;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处或焦点处;(3)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

做功和能置

做功在物理学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人推车时对车施加一个向前的推力,车在力的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才认为是人对车做了功.人用的力越大,移动的距离越长,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人做的功就越多.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做功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你从地面上提起水桶时,水桶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你对水桶做了功.如果手提着水桶站着不动,虽然你用了力,但是水桶没有移动距离,你只是费了力气,没有对水桶做功,这叫“劳而无功”.这里,手提着水桶站着不动和将水桶挂在钓子上没什么两样.

做功是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仅人能做功,运动的物体也能做功.从斜面上滚下的钢球撞在木块上,能将木块推动一段距离;飞行的子弹能打穿物体,都是由于钢球和子弹克服阻力做了功的结果.

举高的物体也能做功.气锤从高处落下,能把木桩打入地下;高空落下的冰雹,由于做功而砸坏了地上的农作物.

形状变化的弹簧也能做功,钟表里被旋紧的发条慢慢地放松,带动指针嘀嘀哈哈走个不停.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是它具有能量.能量大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大.风具有能量,人们就安装风车,利用风力做功.长江、黄河的水急流直下,蕴藏着很大的能量,人们筑起拦河坝,安上水轮机,让从高处落下的水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摘自《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1)材料中告诉我们做功须具备哪两个因素?

(2)请你用物理语言解释“劳而无功”的含义.

(3)物体对外做功后它自己的能量将怎样?别的物体对这个物体做功后,这个物体的能量又将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