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2分)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中 * * 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 * * 胡 * * 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材料三 2 01 0年被称作“ * * 倡廉制度的执行年”。从新版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到限制“裸官”出境新规,再到近日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政府密集出招,多措并举划定 * * 路线图。2011年中国政府在“制度 * * ”这一基调下继续展开廉政风暴。

世界各国的 * * 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 * * 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 * * 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 * * 道路上加以借鉴。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简要说明政府应怎样关注民生?(10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12分)

(3)结合材料三,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答案

(1)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改革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再分配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③扩大就业,完善劳动合同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⑤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民生现状和社会建设的实际,提出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为此党和政府提出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把关注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

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最高标准。关注民生,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每点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政府密集出招,多措并举正是基于我国 * * 败形势和现状以及更好地 * * 败做出的应对。(3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世界的 * * 实践证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最有效的 * * 败措施。(3分)

③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政府在“制度 * * ”理念基调下展开廉政风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2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 败要创新体制,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2分)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