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物质变化的奥秘

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       

(3)现有下列选项:

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

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        

答案

(1)Mg+CuCl2═MgCl2+Cu.   (2)③④    (3)ab

题目分析:(1)镁和氯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不属于化学反应.

镁和氯化铜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Cl2═MgCl2+Cu.

(2)镁和氯化铜反应、双氧水的分解反应,都是化学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

电解水的反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过程中,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在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而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在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分子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量的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三是写上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有“↑”或“↓”.

多项选择题

无业人员赵某(男,23岁)、钱某(男,26岁)与原某国有银行分行记账员陈某(男,16岁)合谋抢银行的钱。1998年3月,陈某之父虚报陈已满18岁,将其安排到某银行工作,该分行规定陈某与其他工作人员轮流为银行提取现金。同年12月20日(陈某当时实际上仅15岁),与赵某一同到被告人钱某家中,与钱某共同商定:利用陈某提取现金返回分行的机会,采取假抢劫方式从陈手中将银行的现金劫走。具体由钱某望风,赵某对陈某实施“暴力”,陈某佯装被劫以配合赵某的行动,事成后3人共同分赃。12月27日上午,赵、钱2人在约定地点守候,9时许,送款车停在分行门前,陈某提着装有153,000金的钱袋下车后故意慢行至路中间站住,被告人赵某即跑上去从陈某手中夺过钱袋,并朝陈某的后颈部猛击一拳后逃离现场,在一旁观察动静的钱某也随即离开现场。陈某佯装被抢劫,边追边喊:“抓强盗!”送款车驾驶员闻讯后,迅即驾车追赶赵、钱2人,因赵、钱拐入一狭窄僻静的小巷而未追上。陈某即到公安机关报案,称遭到抢劫。赵、钱作案后即到赵家分赃,赵分得赃款30,000钱分得赃款20,000元,赵另拿出20,000元供2人作外逃费用,其余83,000元(含陈某应分得的赃款)藏在陈某家中。破案后,追回赃款91,100其余已被挥霍一空。请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中陈某作案时仅15周岁,对其刑事责任年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陈某构成抢劫罪,对应对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如果陈某构成贪污罪,对应对其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C.如果陈某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如果对陈某不予刑事处罚,可以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