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桃花溪

张旭①

隐隐飞桥②隔野烟,石矾③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④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张旭:唐朝苏州吴人,擅草书,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颇有遗世之风,世号张颠。②飞桥:高桥。③石矾:河流中露出的石堆。④洞: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诗中“隐隐飞桥隔野烟”中的“隔”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巧妙地点出人与物、景的距离,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视。这种距离又使景物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2分)②“隔”字使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交相映衬、相映成趣,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野烟使桥化静为动,桥使野烟化动为静。(2分)

(2)①诗的首句描写了深山里谷恍若仙境的美景;第二句写作者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于是,“问”便脱口而出,逼真地折射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2分)②诗的三、四句写作者的明知故问,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2分)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