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对待春运铁路涨价方案,选择回家的外地人不外乎两种态度——要么是烂熟于胸、精打细算;要么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无所谓。但方案所产生的结果却只有一种,那就是,很少人会因为15%或20%的涨价而停止归乡的步伐。 通过这段话,可以得知:

A.通过涨价来调节运力的初衷,难以变成现实

B.对外地人来说,回不回家是个两难的选择

C.回家过年的人不在乎车票涨价

D.车票涨价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对待春运铁路涨价方案,选择回家的外地人不外手两种态度”说明,对于外地人,回不回家的选择并非两难,只是两种不同的面对方法而已,排除B选项;从“烂熟于胸,精打细算”可以看出,回家过年的人并非都不在乎车票涨价,排除 C选项;车票涨价,当然会给外地人的选择增加了很多影响,不然当不至于“烂熟于胸,精打细算”,排除D选项;A选项则从原文最后一句“很少人会因为15%或20%的涨价而停止归乡的步伐”得出赞成结论。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

(yì):安定。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来问讯 (     )   (2) 不知有汉 (     ) 

(3)不可缺 (     )   (4)亡天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你认为唐太宗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章简要阐述。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请结合《捕蛇者说》或《岳阳楼记》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的启示。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爱输给爱

握着录取通知书时,她迷茫了。一贫如洗的家要供一个大学生是何等艰难,何况,她还有一个刚上高中的弟弟。

到家的时候,饭菜刚刚摆上饭桌,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弟弟跟着父亲刚从地里做活回来,正在洗脸。

A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没有拿出来。进了厨房,她让母亲歇着,她来做。灶上的鸡汤正“咕噜、咕噜”地翻腾着。她的眼泪险些流下来,上次父亲生病的时候都没舍得把这只鸡杀了,今天是她的生日。

她刚端起碗,便响起了敲门声。开了门,她有些惊讶:“小舅,您咋来了?”她的惊讶。是因为小舅手里提着一盒生日蛋糕。小舅还未回答,弟弟抢过了话头:“小舅,您太偏心了,姐姐的生日您记得,我的就忘记了。”母亲忙说:“你这孩子,你小舅一身的灰尘,赶了那么远的路,快让你小舅歇歇。”弟弟吐了下舌头,不再说话。

她说:“小弟,好好读书,等你考上大学那天,姐姐也买蛋糕给你。”

她说的是真心话,弟弟人乖,空闲的时候从没出去玩过,总是尽力地帮助家里做事。因为要干地里的农活,耽误了不少学习,弟弟的学习成绩一般,如果弟弟再努力些,将来还是有希望上大学的。

她不由自主地摸了下口袋里的通如书,进门之前她就想好了,等秋收后,就出门打工。至于通知书,就让它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吧。

一家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弟弟听说小舅在省城里做小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就若有所思地问:“小舅,那里生意好做吗?”小舅嘿嘿一笑说:“你小舅我啊,还算小有成就,这些年省吃俭用,在郊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呢。”

B“真的吗?”弟弟眼睛睁得大大的,顿了顿又说,“那明天我去你家看看,我还没去过省城呢。”

母亲用筷子敲了一下弟弟的碗,说:“你这孩子,就没想留你小舅多住几天吗?”父亲赶紧夹菜给小舅,说别跟小孩—般见识,还不懂事呢。

小舅嘿嘿地笑着说:“我这个小外甥,我还不了解吗?跟我小时候一个样呢。”

她又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实在太疲倦了,耕地的时候,说是想休息一下,坐在地里竟睡着了。老黄牛挣脱了犁头的缰绳,将邻地的小麦吃了一大片。憨厚的父亲醒来一看,不知所措,得知此事的弟弟听了,二话不说,转身跑到麦子主人家里认了错,给父亲保住了面子。

第二天,小舅真的要走,弟弟也真的要一同去,还带了些衣服,说乘着暑假,要好好在省城玩几天。母亲嘱咐她说,你小舅地形不熟,你送他们到车站吧。

列车缓缓开动的时候,弟弟向她扔下一个纸团。她心里一怔,急忙捡起来打开,弟弟的笔迹赫然入目:

姐姐,原谅我和小舅合伙欺骗了你,以你对我的疼爱,没有小舅的配合,我恐怕踏不出那个家门。作为村子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女大学生,村长已经给家里报了喜,弟弟为你高兴。弟弟不是读书的料,我和小舅去省城打工了,从今以后,你的一切开支,就由我来承担。

月台上,一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

(选自2010年第3期《天池小小说》)

小题1:.本文记叙了—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弟弟是个怎样的人。(分析其中两点即可)(6分)

小题3:.文章的语言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品味。(4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写到:“月台上,—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