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加碘食盐和强化铁酱油可补充某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B.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属于铁的两种合金

C.衣料中的棉、羊毛等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D.吃松花蛋时,为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A、铁、碘两种元素均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加碘食盐因含碘和铁强化酱油因含铁都可补充这两种微量元素,故说法正确;B、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最重要合金,故说法正确;C、衣料中的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故说法错误;D、吃松花蛋时,为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可加入少量食醋和碱性物质反应,故说法正确.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是什么束缚了人类

       乡下的堂哥送来两只活鸡,因为一时半会儿没工夫杀了吃,又怕它们跑了,我就想暂时把它们栓在一个固定的什么东西上。正在寻思着栓哪儿合适,堂哥说:“看我的!”只见他用一根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一只鸡的左腿和另一只鸡的右腿上,说:“这样它们既能活动又逃不了。”再看那两只鸡,一个往右奔一个往左挣,忙的不亦乐乎,可惜都还在原地绕圈圈——这办法果然灵。其实,如果两只鸡能相互配合,步调一致的话,它们是可以轻易地逃走的。看来,束缚住它们的并不是那根绳子,而是它们的不团结。

       人们知道利用鸡的这种致命的弱点,但是人们自己却常常会犯类似的错误。譬如一些技术尖子、业务骨干,分开独立工作时都是好手,可是把他们放在一起合作却并没有作出与实力相合 的成绩来,原因是他们彼此不服气,或是自视清高不屑于配合别人,或是怕便宜了合作伙伴,故意不把自己的本事全拿出来。

       据说在非洲大陆上有一种甜瓜,它的滋味十分迎合土豚的口味,是土豚的最爱。然而,土豚并不是吃了甜瓜之后拍拍屁股就走,它把自己吃了甜瓜后拉下的粪便用泥土埋起来,因为粪便中有未消化的甜瓜子。土豚就这样“种”下了很多甜瓜。那些种子有土也有肥,来年便结出更多的甜瓜,土豚于是就有了更多的食物。土豚和甜瓜互利互惠,彼此都得以繁衍生息下去。

       淡水龙虾被抓住放进桶里,要是不盖上网罩它们真的就逃走了。它们会一个顶着一个组成一架“虾梯”,齐心协力去试图摆脱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命运。

        螃蟹在陆地上也可以生存,但离开水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它们就一路不停地吐泡沫来沾湿自己和同伴。一只螃蟹吐出的泡沫不可能把自己完全掩盖起来,几只螃蟹一起吐,那些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大泡,螃蟹们也就营造了一个富含水分且能容纳它们的空间,彼此都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

       束缚我们人类的并不是外界的客观因素,而是我们自己那颗不肯与人方便的心。

1.两只鸡各被拴住了一条腿,本可以轻易逃走的,为什么逃不了?

                                                                                                                                                                                                                             2.第二段中划线的“这种致命的弱点”指的是什么?

                                                                                                                                                                                                                                                                 3.为了论述人类常犯与鸡类似的错误,文章又举了三个例子,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个例子。

                                                                                                                                                                                                                                                                    4.文中所写的五个事例,可以归结为哪两类?

                                                                                                                                                                                                            5.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