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作者早年曾热心功名仕途,但却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1)此诗的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作者的朋友郑谷读后,建议改为“一枝”,作者接受了这个建议,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试分析为什么“一枝”比“数枝”更好。(3分)
答:
(2)诗人笔下的早梅是怎样的一种形象?诗人借早梅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3)、《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请写一段文字,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6分)
答:
(1)诗歌鉴赏:“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 ;“‘数枝不能体现‘早’字,一枝照应题目;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2)早梅素雅芳洁,内蕴幽香,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形象;诗人接早梅表达自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的雄心抱负,同时也有不为他人所赏识的有怀才不遇之慨,但依然对未来满怀希望,充满着自信。
(3)首联写梅花在万木欲折的时候孤根独回,写出它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写山村野外皑皑白雪之中一枝梅花独放,点出其“早”得与众不同;颈联写梅花内蕴幽香、素雅芳洁,引来禽鸟窥探。尾联的这枝傲然独立梅花则满怀对春天的希望。(2分基本意思对即可。)
万木欲折之中早开的一枝梅花,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处山村野外,凌寒自开,有孤芳自赏、怀才不遇之感,但又自觉内怀幽香、外呈素艳,因而不甘寂寞,对来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满怀希望,辞意中充满着乐观自信。(2分)基本意思对即可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浮”字也有动态感。境界广阔、气魄宏大,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
第三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 “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也可从 “有”和“无” 的对比展开讨论。
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这样的结尾使得全篇境界更高,格调更高了。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这首诗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分别从写作手法,诗歌风格,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展开,每个角度2分)